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法人变更但股权未转让的隐患:从真实案例看企业风险防控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13 02:43:06 点击量:23

去年,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王总遇到了麻烦。公司经营5年后,他决定将法人变更为合伙人李经理,但双方口头约定股权暂时不变。变更手续完成后,李经理利用法人身份擅自以公司名义借款300万元,后因经营不善跑路。债权人将公司告上法庭,王总这才发现,由于股权未转让,自己仍是实际控制人,最终被迫承担债务。

法人≠股东,身份混淆埋隐患

很多人误以为法人变更等于股权交接。实际上,法人只是公司对外代表,股权才是所有权凭证。王总案例中,李经理虽成为法人,但未取得股权,导致权责错位——王总持股却失去控制权,李经理无股却能以公司名义行事。

工商变更≠风险隔离

王总仅在工商局办理了法人变更登记,未同步签署股权协议。这种"半吊子"操作让公司陷入"双头管理"困境:对外李经理有权签约,对内王总仍是分红受益人。当李经理借款时,银行只认法人签字,不会核查股东名单。

补救成本远超预防投入

事发后王总花费20万元律师费维权,耗时8个月才通过股东会决议撤销李经理职务。若当初花5000元同步办理股权公证,明确约定法人权限,完全能避免损失。现在公司征信受损,连投标资格都受影响。

三招避开常见坑

第一,法人变更必须同步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限边界;第二,到银行更新印鉴备案,防止前任法人冒用;第三,股东会保留罢免法人的快速通道。隔壁张老板就用这招,发现新法人私刻公章后,48小时内就完成紧急变更。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