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企业法人无授权引发的连锁反应:一场公章引发的商业纠纷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13 02:48:46 点击量:97

去年夏天,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财务总监王女士遇到件蹊跷事。她在整理合同时发现,市场部未经法人代表签字就擅自用公章与供应商签订了20万元的设备采购协议。当法人代表张总得知此事后当场拒认合同,供应商却坚持要求履约。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闹上法庭。法官在审理中发现,这家公司竟然没有制定明确的公章使用授权制度。

公章不是玩具

就像家里保险柜钥匙不能随便给人一样,公章代表着企业意志。北京朝阳法院2022年审理的类似案件中,某餐饮企业前高管离职后私用公章签订加盟协议,导致企业莫名背上300万债务。法院最终判决协议无效,但企业为此耗费了整整两年时间处理后续纠纷。

授权文件要像菜单一样清晰

海淀区一家文创公司吃过亏后学聪明了。他们现在把公章使用权限写得像餐厅菜单般细致:普通合同需部门经理财务双签,5万元以上必须副总审批,重大投资必须法人亲笔签名。每个经手人都要在登记本上写明用途,就像厨师在出菜单上签字一样责任到人。

电子章也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很多企业用电子公章,但风险依然存在。去年通州区有家企业就栽了跟头,员工用总经理的电子签章批了采购单,后来发现是供应商伪造的审批流程。现在正规做法是要像银行U盾那样,设置动态密码指纹双重验证。

补救措施比预防更重要

西城区某建筑公司发现分公司私刻公章后,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并给所有合作方发告知函。就像发现信用卡被盗刷立即挂失,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他们后来还专门做了公章防伪备案,每枚章都有专属二维码。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