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公司法人持股比例:从奶茶店股权纠纷看股东权益分配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14 02:42:59 点击量:61

去年夏天,北京五道口一家网红奶茶店突然关门,起因是两位创始人因持股比例闹翻。小王和小李大学毕业后合伙开店,小王出资70万占股60%,小李出30万占股40%。生意火爆后,小李认为自己的运营贡献远超出资比例,要求调整股权。由于当初没签股东协议,两人最终对簿公堂,店铺也在拉扯中倒闭。

为什么持股比例会引发冲突?

这家奶茶店的案例很典型——出资比例不等于贡献价值。小李负责产品研发和抖音推广,带火了"芝士葡萄"爆款,但股权仍按初始出资分配。很多初创企业容易忽略:技术入股、资源入股等隐性贡献,也需要通过协议明确折算成持股比例。

法人持股的特殊性

如果这家店注册的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持股比例直接影响决策权。比如小王持股超三分之二,就能单方面修改公司章程。曾经有家教育机构,法人凭借51%的持股强行通过搬迁决议,导致小股东利益受损。

动态股权设计的必要性

现在不少聪明老板会采用"股权成熟期"条款。像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给技术合伙人设定了4年成熟期:第一年贡献达标才解锁15%股权。这样既能激励团队,又避免早期股权分配僵化。

代持股份的风险警示

前年朝阳区有个真实案件:张总让司机代持20%股份,后来司机私下将股权抵押贷款。由于代持协议不规范,张总花了两年才通过诉讼追回。记住,工商登记的持股比例具有绝对法律效力。

退出机制的提前规划

海淀区有家设计工作室就做得很好,创始股东约定:任何一方离职,公司按上年度净利润的3倍回购股份。去年合伙人老陈退休时,大家按协议愉快结算,避免了同类公司常见的撕破脸剧情。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