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创业者必看:法人身份与税务那些事儿,一个真实案例引发的思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11 02:43:49 点击量:39

去年夏天,北京一位90后创业者小李兴冲冲地注册了科技公司。三个月后税务部门突然通知他补缴5万元税款,小李当场懵了——公司还没盈利哪来的税?原来他误把个人消费的电子产品计入了公司固定资产,又用私人账户收了笔货款。这个案例暴露出许多创业者对法人身份和税务关系的认知盲区。

法人不是护身符

小李最初觉得注册公司就像穿防弹衣,所有责任都能甩给"公司"这个虚拟主体。直到会计指出他用法人账户给女朋友转账买包的行为,已经构成抽逃资金。北京某区法院去年审理的类似案件显示,37%的创业者分不清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限。

税务红线碰不得

那笔8万元的货款成为导火索。客户图方便微信转账到小李私人账户,他想着等公司账户开好再转进去。结果季度申报时漏报这笔收入,系统比对出银行卡流水差异。朝阳区税务所工作人员透露,这类因公私混同引发的税务问题,在新办企业中占比高达62%。

小发票大文章

小李为省事找街边小店代开办公用品发票,被系统识别为风险纳税人。税务师老张接手后发现,这些连号发票的销售方早被列入异常名录。现在小李公司每次领用发票都要先预缴税款,严重影响资金周转。

注销比注册难

经营失败后,小李才知道注销公司要补缴成立时认缴的50万资本金税。更麻烦的是那台用个人名义买的二手打印机,因为做过税前抵扣,现在需要按残值补税。海淀工商局数据显示,2022年有1400家企业因税务遗留问题无法正常注销。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