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从个体户到公司:老李的创业路上如何正确选择法人主体资格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13 05:59:44 点击量:41

老李在北京开了家小餐馆,最初为了省事直接注册了个体户。头两年生意不错,但随着规模扩大,老李想接企业订单时却犯了难——对方要求签合同必须用公司名义,个体户的营业执照根本不管用。更糟的是,有次顾客在店里摔伤,老李的个人存款差点被法院强制执行。这个案例让很多创业者意识到:选择法人主体资格,绝不是随便填张表那么简单。

个体户和公司的本质区别

老李后来才明白,他的小餐馆用个体户名义经营时,法律上餐馆和他本人是一体的。这意味着如果餐馆欠债,债主能直接追到他家的房子车子。而隔壁王老板开的连锁餐厅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有家分店遇到食品安全纠纷,最后只赔了公司账户里的钱,个人财产丝毫没受影响。

不同规模企业的选择策略

社区便利店张阿姨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她五十多岁退休后想开个小店,每天流水就两三千,选择个体户每年能省下两万多的做账费用。但做批发生意的赵总就不同,他需要给下游开发票,还计划引入投资人,注册成公司后虽然要多缴税,可生意规模三年翻了五倍。

特殊行业要特别注意

刘女士想开少儿培训机构时就踩了坑。起初用个体户注册,结果教育局明确要求必须是公司主体才有办学资质。等她重新走完公司注册流程,周边已经新开了三家竞争对手。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等行业,有些资质根本不对个体户开放。

变更主体资格的隐形成本

老李餐馆转型时发现,原先用个体户名义办的食品证、卫生证全都得重新申请,银行账户要变更,就连外卖平台上的认证信息都得更新。最麻烦的是用了三年的微信公众号,因为注册主体不一致无法迁移,五万多粉丝得从头开始积累。

未来发展的提前布局

现在做电商的小马就很明智,虽然目前是夫妻店模式,但他直接注册了公司。上个月有风投看中他的网红产品,由于公司架构清晰,三天就谈妥了百万级投资。而同期起步仍用个体户的老周,只能眼看着他迅速扩大规模。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