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子公司法人责任:从真实案例看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11 03:45:27 点击量:87

去年北京一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就栽在了子公司法人责任问题上。这家企业为了拓展外地市场,在当地成立了三家子公司,分别由三位高管担任法人代表。起初一切顺利,直到其中一家子公司的食品卫生出了问题,导致顾客集体投诉。调查发现,这家子公司的实际经营者擅自更改了食品加工流程,而作为法人代表的高管却对此毫不知情。最终,不仅子公司被重罚,这位高管个人也承担了连带责任,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

法人不是挂名这么简单

很多人都觉得当法人就是挂个名,实际经营还是老板说了算。但法律可不这么认为。就像案例中那位高管,虽然不参与日常管理,但出了问题照样要担责。法人代表就像公司的"脸面",对外要代表公司,出了问题自然要承担责任。

子公司不是保险箱

有些老板觉得成立子公司就能把风险隔离开,其实不然。子公司虽然独立核算,但母公司如果对子公司有实际控制,比如资金往来密切、人员混同,就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就像案例中那家餐饮企业,虽然出问题的是子公司,但母公司品牌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选法人要慎重

很多企业喜欢让财务负责人或者高管当法人,觉得这样方便管理。但就像案例中那样,一旦出事,这些高管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建议选择真正参与经营决策的人来担任法人,同时要明确权责,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日常管理不能松懈

案例中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有定期检查制度,或者法人代表能真正履行职责,就不会出现擅自更改流程而无人知晓的情况。建议建立子公司定期报告制度,重要事项必须经过法人签字确认。

退出机制要明确

很多法人代表离职时才发现变更手续麻烦。建议在最初就约定好退出机制,比如离职时必须配合办理变更手续。同时要保存好相关文件,避免出现"被法人"的情况。就像案例中那位高管,现在想从失信名单中出来可不容易。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