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北京法人律师:从创业故事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11 02:59:56 点击量:82

创业路上的法律陷阱

老张在北京开了家小餐馆,生意红火,却因为没签正式的合伙协议,和合伙人闹翻了。对方突然撤资,还带走了部分客户资源,老张差点关门。后来他找到一位法人律师,才发现问题出在“口头约定”上——没有白纸黑字的协议,法律上根本不认。这让他吃了大亏。

公司章程不是摆设

律师帮老张梳理公司章程时,发现条款全是模板照抄。比如股东退出机制写得很模糊,导致合伙人钻了空子。律师重新拟定了个性化章程,明确约定“股东退出需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且不得带走客户资源”,后来再有类似情况,老张直接拿着章程解决了纠纷。

合同里的文字游戏

有次老张采购食材,供应商在合同里加了条“争议由供货方所在地法院管辖”,结果食材出问题要打官司,他得跑去外地。法人律师教他以后必须改成“买方所在地管辖”,光这一条每年省下好几万差旅费。现在老张签合同前都让律师把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劳动纠纷防患未然

店里曾有个员工摔伤,因为没缴社保,老张自掏腰包赔了8万。律师给他建立了用工档案: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安全培训签到表全套备齐。后来再有员工离职索赔,拿出档案袋对方立马撤诉。现在连员工手册都请律师逐条审核,把“禁止迟到”改成“考勤制度”,说法不同,法律效力天差地别。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老张的招牌酱料被隔壁店模仿,当初觉得申请专利太贵没办。律师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帮他要回赔偿,顺便注册了商标和配方专利。现在包装瓶上印着“?”标志,模仿的店都主动下架了。律师笑称这是“花小钱买保险”,比被侵权后打官司划算得多。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