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从奶茶店老板的故事看法人与自然人的本质区别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3 05:53:12 点击量:71

去年夏天,北京朝阳区一家网红奶茶店突然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店主小李拿着盖有公章的处罚决定书不知所措:"明明用的是自己的积蓄开店,怎么突然变成违法经营了?"原来小李以为用个人账户收支、自己亲自调奶茶就不需要办执照,结果被认定为无照经营。这个典型案例暴露出许多创业者分不清法人和自然人的法律边界。

法律世界里的两种"人"

就像奶茶店案例显示的,自然人就是我们每个有血有肉的个体,而法人更像一个法律虚构的"盔甲"。小李作为自然人可以逛街、喝奶茶,但当她以店铺名义做生意时,就需要法人这个"盔甲"来保护——比如用营业执照签约,用对公账户收款。没有这个"盔甲",所有经营风险就会直接砸在她个人身上。

责任承担的天壤之别

后来小李重新注册了公司,这个改变让她在三个月后躲过一劫。有顾客声称喝奶茶后腹泻,索赔十万元。由于此时店铺已是有限责任公司,最终用公司账户赔付了八千元了结。若还是个体经营,小李可能要用自己的房子来赔偿。这就好比雨天打伞,法人就像那把隔开雨水的伞。

权利义务的明确划分

成为法人后的小李发现了新天地:可以申请20万的创业贷款,参加政府补贴的烘焙培训,甚至谈下了商场铺位的团购优惠。这些机会的大门上,都挂着"仅限法人进入"的标牌。就像参加化妆舞会必须戴面具,很多商业活动必须通过法人这个"法律面具"才能参与。

日常经营的隐形护城河

现在小李的奶茶店每月通过代理记账公司处理账务,开发票显示公司名称。有次市场监管局抽查,五分钟就完成了检查——规范的法人身份就像高速公路的ETC通道,让经营之路畅通无阻。而隔壁用个人名义经营的水果摊,每次检查都要耗费半天时间解释资金来源。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