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法人收购自然人股权:从老张卖厂看股权转让那些事儿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31 03:39:10 点击量:36

老张在北京郊区开了家食品厂,经营了十几年,最近想退休回老家养老。隔壁的王老板看中了他的厂房和设备,提出用自己公司的名义收购老张的个人股权。两人谈好价格后却卡在了手续环节——老张的会计说个人转股权要缴20%的个税,王老板的财务总监却说可以做个"平价转让"。最后在工商局窗口,工作人员拿着计算器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按实际成交价300万申报,老张要交60万税款;要是做100万的虚假申报,不仅面临5倍罚款,还可能被列入税务黑名单。

法人收自然人股权的本质

就像菜市场买菜要过秤,股权转让也得过"公家秤"。王老板的公司属于法人,老张是自然人,这种交易就像单位向个人买东西。工商局要看转让协议、银行流水、完税证明三样东西,缺一不可。去年有家建材公司用个人账户偷偷给卖家转了200万差价,结果被税务稽查时,不但要补缴40万税款,还被罚了120万。

转让价格的定价门道

海淀区有家科技公司收购股东老李的股权时,拿着净资产评估报告说只值50万。但税务所调出他们同期引入风投的估值,发现每股价格高出3倍,最后按180万核定了税款。现在税务系统都联网了,企业报税时的财务报表、融资时的商业计划书,都可能成为核定转让价的依据。

那些容易踩的坑

朝阳区发生过典型案例:买卖双方签了阴阳合同,表面1元转让,实际私下转账。结果公司上市时被挖出旧账,不仅补缴税款加滞纳金,还耽误了IPO进程。现在工商和税务数据实时共享,像装修公司收购设计师工作室这类交易,连微信聊天记录都可能成为证据。

省钱的正确姿势

通州有家餐饮公司做得聪明:先把自然人股东的股权转给个人独资企业,再用法人主体收购。由于个人独资企业能核定征收,综合税负降到3.5%,比直接转让省了16.5个点。不过这个方法需要提前半年布局,临时抱佛脚容易触发反避税调查。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