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公司法人、执行董事和监事:角色分工与责任解析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02 03:21:28 点击量:24

上周和闺蜜小聚,听她吐槽创业路上的糟心事。她去年和合伙人注册了一家公司,当时为了省事,让合伙人当了法人,自己挂名执行董事,还拉了个亲戚做监事。结果今年公司遇到合同纠纷,法院传票直接送到法人手里,合伙人吓得连夜辞职跑路,留下她一个人面对烂摊子。小闺蜜红着眼眶问我:“法人、执行董事和监事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背锅的总是我?”

法人:公司的“脸面担当”

法人就像公司的“代言人”,营业执照上那个名字就是他。平时签合同、办贷款、应对检查都得法人出面。但权力大责任也大,如果公司欠债或违规,第一个被找上门的肯定是法人。就像我闺蜜的合伙人,平时用法人身份风光无限,出事了才发现这个头衔是口“锅”。

执行董事:掌舵的“大管家”

执行董事是公司日常运营的决策者,相当于“CEO”。别看闺蜜挂着这个名头,其实她连公司章程都没仔细看过。直到要处理公司债务时才发现,执行董事要对股东会负责,重大决策失误照样要担责。她这才反应过来,当初合伙人把执行董事让给她当,可能早就留了一手。

监事:公司的“纪律委员”

她那个挂名监事的亲戚更冤,以为只是帮忙凑数,实际上监事要监督董事和高管的行为。虽然平时存在感低,但要是公司财务出问题,监事没尽到监督责任,照样要连带受罚。现在她亲戚天天催着要退出,可变更监事还得全体股东签字。

角色搭配有讲究

现在闺蜜学聪明了,准备重新调整架构:让靠谱的股东当法人,自己保留执行董事实权,另聘专业财务人士做监事。她说这次要把公司章程逐条研究透,该签的协议一份不能少。毕竟在北京创业,这些角色就像齿轮,咬合不好整个公司都得停摆。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