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常州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增长背后的故事:从创业热潮看城市经济活力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4-08 04:05:33 点击量:73

小面馆老板的创业之路

去年春天,李师傅在常州新北区盘下一间30平米的小铺子,开了一家手工面馆。起初他只是想试试水,没想到开业三个月后,每天的顾客排起长队。看着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师傅决定正式注册公司,把"老李记手擀面"做成品牌。当他走进常州政务服务中心时,发现工商注册窗口前排满了和他一样的创业者——有开奶茶店的年轻人、做跨境电商的夫妻档、搞智能家居的工程师团队。

企业数量为何节节攀升?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像李师傅这样的新注册企业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这背后是常州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从五金零件到智能装备,创业者总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比如李师傅用的面条机,就是本地企业生产的,价格比外地便宜两成。

政务服务的"加速度"

现在注册公司可比五年前快多了。李师傅记得2018年朋友开店时,光办执照就跑了三趟。如今他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收到了电子营业执照。常州推出的"一窗通办"服务,把原来分散在7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成"一件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了0.5个工作日。

特色小镇的集聚效应

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有个有趣的現象:每栋办公楼里都藏着五六家初创企业。这里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培育链条,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创业者。做环保材料的张总说:"我们实验室在3楼,原材料供应商在2楼,客户在隔壁栋,连快递都有专门的新能源物流车队。"

数字里的经济新气象

截至今年6月,常州实有市场主体突破80万户,其中近三成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这些新企业就像毛细血管,正把创新活力输送到城市经济的每个角落。就像李师傅的面馆,现在不仅卖面条,还开发了预制菜礼盒,通过直播卖到了全国各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