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业内知识

合伙企业的法人角色:闺蜜开咖啡店踩过的那些坑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28 03:17:11 点击量:57

上个月,闺蜜小敏兴冲冲地拉我去看她的新店——一家藏在胡同里的文艺咖啡馆。装修到一半时,她突然愁眉苦脸地说:“合伙协议里让我当‘法人’,现在要办执照,我才发现连公户都开不了!”原来,她的合伙人老王用个体户身份注册了店铺,但实际出资和经营都是两人平分,结果银行要求法人必须是个体户本人。小敏这才意识到:合伙企业和法人的关系,远不是“挂个名”那么简单。

法人≠合伙人,角色别搞混

老王以为让小敏当法人就是“公司代表”,实际上合伙企业本身没有法人资格,真正能对外签字的是执行事务合伙人。就像咖啡店的烘焙机,法人是操作按钮的人,而合伙协议才是电源总闸——没约定清楚谁执行事务,机器根本转不起来。

责任跟着身份走

后来小敏发现,老王用个体户执照签的租房合同,押金退款却要经过她这个“法人”。这就像两人合买的咖啡豆,袋子写的却是老王的名字,结果供应商只认袋子不认人。普通合伙企业中,所有合伙人都要承担无限责任,而法人身份更容易被债权人“盯上”。

登记时的门道

他们重新签协议时,我提醒小敏注意:如果是有限合伙企业,至少要有一个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才能登记。就像咖啡馆得先有咖啡师才能申请食品证,类型选错可能要多跑三趟工商局。

公章比名片更重要

开业前一天,老王突然要用公章签原料合同,小敏这才知道公章必须和执照上的名称完全一致。就像咖啡杯上印的店名和招牌差一个字,老顾客也会犯嘀咕。后来他们专门做了合伙事务执行人委托书,才避免每次盖章都需两人到场。

现在路过咖啡馆,常看见小敏在吧台贴着一张“合伙人分工表”。她说这是用半个月跑手续的教训换来的——合伙就像拉花,牛奶和咖啡的比例乱了,再好的手艺也救不回这杯咖啡。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