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业内知识

法人合同责任划分:创业者必知的权责边界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24 04:35:26 点击量:74

上周,闺蜜小张兴冲冲地跑来诉苦。她刚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奶茶店,大家口头约定了分工:她负责运营,老王管钱,小李跑外联。结果开业才两个月,房东突然拿着租赁合同找上门,说店铺装修违规要赔5万,而合同上只有小张一个人的签名。老王和小李两手一摊:“这字不是你签的吗?”小张这才傻眼——原来当初为图省事,所有文件都以她个人名义签署,现在责任全压在她肩上。

一纸签名背后的“连带效应”

像小张这样用个人名义替公司签合同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人觉得“反正都是合伙生意”,却不知道白纸黑字的法律效力。当合同落款是个人姓名时,哪怕事后补盖公章,债权人依然有权追究签字人的无限责任。这就好比用自家房产证给别人做担保,风险全在自己身上。

法人身份是责任“防火墙”

如果当初奶茶店注册了公司,情况会完全不同。以公司名义签合同后,责任主体就变成了“北京XX餐饮有限公司”这个法人。即便出现纠纷,原则上股东只需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就像给公司套了件防护服,个人财产和公司债务之间有了隔离带。

合伙协议是“隐形护甲”

哪怕注册了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权责也要用书面协议明确。比如约定“超过2万元的合同需全体股东签字”,或“某股东擅签文件由其自行担责”。这些条款就像游戏里的装备,平时看着没用,关键时刻能避免“队友误伤”。北京某设计公司三个股东曾因内部协议明确,成功避免了代人背债80万的危机。

补救措施比后悔药管用

已经用个人名义签了合同怎么办?可以尝试与对方协商变更主体,或让其他股东出具担保书。去年有家服装店老板发现代签问题后,立即召开股东会形成决议,最终把十几份供应商合同主体都变更为公司,相当于给过去的疏忽打了“法律补丁”。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