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业内知识

闺蜜创业踩坑记:股权投资合作当法人,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05 02:51:49 点击量:69

上周和闺蜜小聚,她红着眼眶说:“当初太天真,朋友拉我合伙开咖啡店,他出钱我当法人,现在亏损200万,债主全找上门了……”原来闺蜜三年前和投资人签了“股权代持协议”,名义上持股70%当老板,实际只负责运营。如今店铺倒闭,房东、供应商纷纷起诉,闺蜜才发现合同里藏着“法人承担无限责任”的条款。

一纸协议背后的身份陷阱

很多人以为“法人”只是个挂名头衔,其实营业执照上的名字就是法律责任第一人。像闺蜜这种情况,投资人通过代持协议隐身幕后,实际控制资金流向,但法律只会追究登记在册的法人。哪怕闺蜜月薪只有5000元,法院判决时照样得用个人财产偿还债务。

代持协议的甜蜜陷阱

当初投资人承诺“亏了算我的”,但口头保证在法律面前毫无分量。闺蜜签的协议里根本没有明确责任划分条款,反而写着“法人全权处理公司事务”。这种模糊表述,在纠纷发生时就成了对方推卸责任的证据。北京朝阳法院去年类似案件中,90%的代持法人都败诉了。

股权架构比感情更需理智

真正安全的合作应该股权、责任、分红三权分明。如果必须代持,至少要同步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实际出资人需承担连带责任”,并到公证处备案。现在有些聪明人还会要求投资人提前质押房产或存保证金,就像开咖啡店前先收押金一样简单有效。

亡羊补牢的止损方案

帮闺蜜咨询律师后,我们走了三步棋:首先冻结公司账户防止新债务,接着收集微信记录证明实际控制人,最后向法院申请追加被告。虽然过程煎熬,但总比被列入失信名单强。现在闺蜜逢人就说:“宁可不要股份,也别轻易当法人。”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