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金融服务企业法人律师:从经典案例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13 02:15:03 点击量:121

在北京金融街的一栋写字楼里,一家名为“金鼎财富”的金融服务公司正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法律纠纷。公司法人张总最近收到法院传票,原因是公司前员工王某以个人名义与客户签订理财协议,导致客户亏损后起诉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这个案例暴露出金融服务企业在法人治理和员工管理中的典型法律风险。

法人身份不是“万能盾牌”

张总原以为公司法人身份能完全隔离个人风险,但律师调查发现,王某在签约时使用了公司统一模板且未明确声明个人行为,法院可能认定其构成表见代理。去年北京朝阳区类似案件中,某私募机构因员工私刻公章被判赔偿客户损失,法人代表个人账户还被冻结。

金融资质缺失的连锁反应

进一步核查发现,“金鼎财富”虽已注册但未取得基金销售牌照,这成为对方律师重点攻击方向。2022年北京某第三方理财公司就因超范围经营被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法定代表人还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合同漏洞如同定时炸弹

公司使用的制式合同里,免责条款仅用灰色小字印刷,且未对“预期收益”等敏感表述做风险提示。海淀区法院去年判决的案例显示,这种条款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某信托公司就因此被判全额退还本金。

用制度筑起防火墙

在律师建议下,张总重新制定了《业务授权管理办法》,为不同岗位设置分级签约权限,并启用带防伪编码的电子合同系统。参考北京某知名券商的做法,还建立了“双人见证”的客户面签制度。

危机中的转型契机

这次风波反而促使公司完善了合规体系,在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时,完备的内控制度成为通过审核的关键加分项。就像北京金融局某次培训强调的:“合规成本永远低于违规代价”。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