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企业法人贷款不还?真实案例告诉你法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10 03:17:19 点击量:66

去年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法人张某,因公司资金链断裂,以企业名义向银行借款500万。后来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张某以为“公司欠的钱和自己无关”,结果被银行起诉。法院判决张某个人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名下房产被查封。这个案例让很多创业者意识到:法人签字贷款,绝不是盖个章那么简单。

法人≠挡箭牌

张某在法庭上反复强调“钱是公司用的”,但借款合同上他既盖了公章又签了个人名字。法官调取银行流水发现,有200万直接转到了张某私人账户用于偿还房贷。这种公私账混同的行为,直接击穿了“有限责任”的保护壳。

三种情况要个人担责

像张某这样栽跟头的案例不少。如果法人存在以下操作:用个人账户收公司贷款、用贷款资金买私家车、虚构贸易合同骗贷,都会被认定为“滥用法人地位”。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审理的23起类似案件中,有17个法人被判定用个人财产还债。

担保条款里的陷阱

很多法人没注意合同里的“连带保证”条款。海淀区某餐饮公司老板李某,在签贷款合同时顺手勾选了担保选项。后来公司破产,银行拿着有他签字的担保协议,直接冻结了他夫妻共同存款。

注销公司也逃不掉

通州有家服装厂倒闭前突击注销营业执照,结果法人王某刚申请完信用卡就被列入失信名单。原来银行早就把债权转让给了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悬空债务”会追着法人跑,连高铁票都买不了。

预防风险的三个动作

聪明的法人会做三件事:贷款资金专户专用、每季度做财务审计、借款合同必须加“有限责任”条款。西城区某生物科技公司就因规范操作,在破产时保住了法人刘某一套学区房。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