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法人代表书:从老张创业故事看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权责边界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9 05:08:39 点击量:46

老张去年在北京开了家小吃店,生意刚有起色就遇到了麻烦。有顾客吃坏肚子索赔5万元,对方律师直接拿着盖公章的合同找上门,要求老张个人承担全部责任。这个憨厚的河北汉子当场就懵了——明明注册公司时填过《法人代表书》,怎么还要自己掏腰包?后来才知道,他把私人账户和公司资金混在一起用了三年,法院最终判他承担连带责任。这个案例揭开了一个很多创业者忽略的关键:那张薄薄的法人代表书,背后牵着多少看不见的法律红线。

法人代表不是护身符

老张的遭遇很典型。当初代办公司帮他注册时,只说"法人代表就是挂个名",却没讲清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那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就像去年朝阳区有家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用公司名义借款300万后跑路,债权人把公司告上法庭时才发现,这位"代表"早就把资产转移到了丈母娘名下。法院判决书里写得明白: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法律效力,和公司公章具有同等威力。

签字前要三思

海淀区王女士吃过更大的亏。她给闺蜜当挂名法人代表,结果对方用公司名义开了十几张商业承兑汇票。后来公司破产,持票人集体诉讼时,王女士名下的两套房产都被冻结。法官在庭上说得很直白:"《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不是荣誉证书,从签字那天起,你就和这家公司绑在同一条船上了。"现在王女士每次看到抽屉里那份镶着金边的聘任书,都觉得像捧着块烫手山芋。

变更不是万能药

通州有家服装厂老板更冤。公司经营不善想注销,却发现三年前变更过的法人代表还在外地被限制高消费。原来当初接手的老员工用公司名义签了供货合同,后来工厂倒闭,债主们照样能通过工商档案追索到历任法定代表人。这就好比租房退租时没结清水电费,哪怕换了新房客,房东照样能找原租客追债。现在北京各区市场监管局办理法人变更时,都会特意提醒申请人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责任伴随始终

去年丰台法院判了个经典案例。餐饮公司老板李某把法人代表变更为70岁老父亲后申请破产,结果债权人举证证明变更前存在抽逃资金行为。最终法院裁定父子俩共同承担债务,查封了儿子名下刚买的婚房。那份泛黄的《法定代表人信息表》,成了压垮这个"金蝉脱壳"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法官说的:"工商档案里的法人代表信息,不是你想擦就能擦掉的铅笔字。"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