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清算中的法人能否担任保证人?真实案例揭示法律风险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8 06:05:23 点击量:20

去年,北京一家服装公司因经营不善进入清算程序。清算组在处理债务时,发现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曾以个人名义为另一家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银行得知服装公司进入清算后,立即要求王某履行保证责任。王某认为公司已清算,自己无需再承担保证义务,双方因此对簿公堂。法院最终判决王某仍需以个人财产承担保证责任,这起案件引发了关于清算中法人保证人资格的广泛讨论。

清算≠免除个人担保责任

王某的案例清晰地表明,企业进入清算程序并不影响法定代表人此前以个人名义签订的担保合同效力。就像邻居老张开的餐馆倒闭了,但他之前帮朋友租房时做的口头担保依然有效,清算只是企业终止的程序,不会自动消除个人法律责任。

法人代表的双重身份陷阱

很多企业主像王某一样,容易混淆法人代表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好比小区物业经理既代表物业公司,也可以私人身份帮亲戚作保。清算期间,公司法人资格虽未消灭,但代表权已受限制,而个人担保行为就像物业经理私下打的借条,与公司状况无关。

清算组应重点核查的担保事项

这起案件给清算组提了个醒,就像整理旧房子时要检查所有抽屉一样,必须全面梳理法定代表人以个人名义作出的担保。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曾遇到类似情况,在清算审计时发现企业主用公司公章为子女留学做了担保,差点导致清算程序延期。

债权人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银行在这件事上做得就很专业,像经验丰富的猎手定期检查陷阱。他们建立了一套担保动态监控系统,当发现借款人或担保人出现经营异常时,会立即启动风险评估。建议其他债权人也应该建立类似的预警机制,别等担保人财产被分配完毕才追讨。

给企业主的实务建议

王某的教训告诉我们,企业主在对外担保时要像分装化学品一样严格区分公私界限。可以学习某些上市公司的做法,建立个人担保台账,定期向家人和主要股东披露。清算开始前,最好请专业机构做个全面担保审查,避免埋下隐形炸弹。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