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企业破产法人责任如何界定?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8 03:41:12 点击量:22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经营了5年的餐饮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公司法人张先生在破产清算时,被债权人质疑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法院调查后发现,张先生确实在破产前3个月将公司名下的一辆商务车低价转让给亲戚,这种行为被认定为恶意逃避债务。最终,张先生不仅需要补齐车辆差价,还被法院判决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破产不等于免责

很多人以为公司破产后法人就能全身而退,其实不然。就像张先生的案例,如果法人存在抽逃出资、转移资产等行为,即使公司完成破产程序,个人仍可能被追责。北京海淀法院2022年就有类似判例,某科技公司法人因用个人账户收取公司货款被认定财产混同,需用个人财产偿还200万债务。

这些红线千万别碰

企业破产时,法人尤其要注意:第一,别在破产前突击处置资产。西城区某服装厂破产前半年以1折价格处理库存,法人被追缴差价;第二,别用公司钱款处理个人事务,通州区法院曾判决某教育机构法人返还挪用资金;第三,记得按时清算,朝阳区有家公司因拖延清算导致损失扩大,法人被罚款8万元。

如何避免踩雷

聪明的法人会这样做:提前3-6个月停止大额交易,所有资产处置保留完整凭证;区分个人和公司账户,连办公用品采购都要走公账;发现资不抵债立即启动清算程序。丰台区某贸易公司法人王女士就因规范操作,虽然公司破产,但个人未受影响,现在已重新创业。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遇到经营困难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机构。就像东城区某咖啡馆老板,在歇业前委托专业团队梳理账目、制定清算方案,最终顺利完成破产程序。有经验的代理机构能帮你避开90%的坑,毕竟他们处理过大量类似案例,知道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