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 法人企业定义:从邻居老王创业故事看企业类型选择
- 企业合同纠纷法人需要承担责任吗?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 企业法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这些法律风险老板们必须知道
- 企业法人股东查询:如何快速掌握公司背后的股东信息?
- 企业变更法人最新规定:流程、材料与注意事项全解析
- 公司注销全流程指南:从准备材料到完成注销的详细步骤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公司章程限制法人权力的经典案例解析
在北京,有一家科技公司因为公司章程对法人权力的限制问题闹上了法庭。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张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法人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董事会一致同意才能生效。然而,公司后来引进了一位新股东李总,李总作为法人代表,在一次融资过程中擅自签署了一份对公司不利的协议。张总发现后,认为李总的行为违反了公司章程,双方因此对簿公堂。法院最终认定,公司章程对法人权力的限制是合法有效的,李总的行为确实越权,协议被判定无效。
公司章程为什么能限制法人权力?
公司章程就像是公司的“宪法”,它规定了公司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运行规则。法人虽然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但权力并非无限大。如果公司章程明确限制了法人的某些权力,比如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担保等需要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那么法人擅自行动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就像张总的公司,章程中白纸黑字写了法人不能单独决定融资事项,李总的行为自然站不住脚。
法人越权会有什么后果?
法人如果超越公司章程规定的权限行事,轻则相关行为被撤销,重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比如李总签的融资协议,因为违反了章程规定,最终被法院判定无效,公司避免了损失。但如果因为法人的越权行为导致公司实际受损,法人可能还要面临股东的追责。现实中,不少公司因为法人“一言堂”引发纠纷,最后赔了钱还伤了和气。
如何避免法人权力滥用?
聪明的老板会在公司章程中提前“筑好篱笆”。比如明确法人的具体权限,规定哪些事项必须集体决策;还可以设置监事或独立董事监督法人行为。北京一家餐饮连锁企业就吃过亏——他们的法人私自用公司名义借款,后来企业在章程中加入了“借款超过50万元需股东会签字”的条款,再没出过类似问题。公司章程设计得好,既能保证公司高效运转,又能防止“一言堂”。
特殊情况下法人能突破限制吗?
有种例外情况是“表见代理”——当法人确实超越了权限,但合作方有充分理由相信他有这个权力时,行为可能仍然有效。比如北京某建材公司的法人用公司名义签了采购合同,虽然章程规定大额采购要审批,但供应商看到他是法人又持有公章,法院就可能保护善意第三方的利益。所以光有章程限制还不够,公司还得管好公章、营业执照这些“权力象征”。
新闻资讯
-
2025-08-03 06:48:07
法人股东如何高效通过股东会决议?真实案例详解流程要点
-
2025-08-03 06:42:43
公司章程限制法人权力的经典案例解析
-
2025-08-03 06:37:11
北京公司股东法人变更全流程详解:从案例到实操指南
-
2025-08-03 06:31:38
企业公司法法人职责:从老张的创业故事看法定代表人那些事儿
-
2025-08-03 06:26:12
企业法人职务详解:从实际案例看企业法人的职责与权限
-
2025-08-03 06:20:42
工商变更法人电话全流程解析:从案例看操作要点与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