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法人代表担保: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风险与责任担当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3 01:06:25 点击量:64

一个担保引发的连锁反应

在北京经营建材生意的张总,为了帮朋友的公司争取银行贷款,以自己公司法人代表的身份签署了担保协议。起初,朋友的公司按时还款,一切风平浪静。然而半年后,朋友的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银行直接找到张总要求代偿债务。张总这才意识到,当初的“举手之劳”让他的公司背上了200万元的连带责任,甚至差点导致自己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法人代表担保的法律本质

很多人和张总一样,认为法人代表签字只是走个形式。实际上,当法人代表以公司名义对外担保时,相当于把整个公司资产押上了赌桌。法律上这叫“连带责任担保”,意味着债权人可以跳过借款人,直接向担保方追讨全部债务。就像张总的案例,朋友还不上钱,银行有权直接查封他公司的账户。

担保前必须做的三件事

有位做服装批发的李女士就聪明得多。去年亲戚找她公司担保时,她先让财务调取了对方三年的审计报告,又咨询了专业律师,最后通过股东会形成了书面决议。虽然流程麻烦了些,但后来亲戚公司遇到纠纷时,李女士的公司因为程序完备避免了被牵连。记住:查资质、走程序、留记录,这三步缺一不可。

常见的担保陷阱

朝阳区有家科技公司曾吃过暗亏。他们为合作方担保时,对方在合同里加了条“无条件担保”,结果合作方违约后,法院判决科技公司连违约金都要一并承担。还有些担保合同会玩文字游戏,比如把“一般保证”写成“连带责任”,一字之差就让担保方从“第二还款人”变成了“第一还款人”。

如何安全卸下担保包袱

海淀区某餐饮连锁的赵老板就有过成功解套的经历。他发现被担保方出现经营异常后,立即启动了两步走:先通过公证送达要求对方提供反担保,同时向法院申请担保责任解除。由于行动及时,在对方彻底爆雷前就摘掉了担保帽子。这提醒我们,担保不是签完字就完了,要像天气预报一样持续关注被担保方的经营状况。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