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企业法人被列为失信后如何自救?真实案例教你三步挽回信用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2 04:52:22 点击量:61

去年,北京一家建材公司的李总突然发现公司账户被冻结,一查才知道自己因连带担保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合作方纷纷终止订单,银行贷款遭拒,连高铁票都买不了。"就像被贴了张无形的封条",李总回忆说,当时连公司保洁阿姨的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

失信名单的连锁反应

李总的故事并非个例。当法人进入失信名单后,首先会面临"限高令"——不能坐飞机软卧、不能住星级酒店。更严重的是,企业会被公示在信用中国网站,投标资格被取消,供应链伙伴要求现款现货。有个做服装批发的客户,因为失信导致上游工厂停止供货,眼睁睁错过春节销售旺季。

三步解除失信的正确姿势

李总后来通过履行判决义务、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三个月就解除了失信。关键是要走通"履行-申请-撤销"流程:先联系法院确认欠款金额,再与债权人协商还款方案。有个餐饮老板通过分期支付80万欠款,每周还款5万,既保住了店面运营又逐步修复了信用。

信用修复的隐藏通道

很多人不知道,即使暂时无力偿还全部债务,也可以申请信用修复。像某科技公司用专利质押替代现金偿还,还有企业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获得宽限期。最重要的是保持与法院的积极沟通,有位家具厂老板每月主动汇报经营情况,最终争取到债务重组机会。

预防比补救更重要

现在李总的公司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审查重大合同,还建立了"三道防火墙":重大决策股东会签字、关联交易备案、每季度做履约能力评估。最近他们中标了政府工程,评审时特别表扬了他们的风险防控体系。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