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法人向公司借款的借款合同:真实案例解析与注意事项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8-01 06:10:10 点击量:84

小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因业务拓展急需一笔资金周转。由于银行贷款审批周期较长,小李决定以个人名义向公司借款50万元,并签署了一份借款合同。然而,半年后税务部门稽查时,发现这笔借款未按时归还,最终被认定为股东分红,公司和小李双双面临补税和罚款的风险。

为什么法人借款会被认定为分红?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法人或股东从公司借款,超过一年未归还且未用于公司经营,税务部门可能将其视为分红,要求缴纳个人所得税。小李的借款合同虽然规范,但因未按时还款,导致税务风险。

借款合同的关键条款

一份完善的法人借款合同需明确借款金额、用途、利率、还款期限及违约责任。比如,合同中应写明“借款用于公司业务拓展”,并约定6个月内归还,同时附上银行转账记录,避免被误认为分红。

如何避免税务风险?

法人借款需做到“有借有还”。若长期无法归还,可通过股东会决议转为增资或薪酬发放,并完善相关手续。此外,借款期间需保留资金使用凭证,如采购合同、报销单据等,证明款项确实用于公司经营。

真实案例的教训

北京某餐饮企业老板曾因借款200万元用于购房,未签合同也未还款,最终被追缴40万元个税。相比之下,小李的案例因有合同和部分还款记录,处罚较轻,但仍需补缴税款。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