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企业法人不签合同的风险与应对策略——从北京某科技公司案例说起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31 05:03:22 点击量:63

案例引入:一场没有合同的合作

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张总,去年结识了一位自称“资源丰富”的合作伙伴李某。双方口头约定共同开发一款APP,李某负责市场推广,张总负责技术开发。由于彼此信任,张总未要求签订书面合同,直接投入了50万元研发资金。然而半年后,李某突然消失,推广工作毫无进展,张总这才发现连对方的基本信息都不清楚。更糟的是,由于缺乏合同证据,法律维权陷入困境。

为什么法人必须签合同?

合同不仅是合作的基础,更是法律上的“保险绳”。张总的案例中,如果有书面合同,至少能明确李某的推广责任、时间节点和违约条款。现实中,许多企业因人情或省事忽略签约,最终像张总一样面临资金损失、项目烂尾甚至公司信誉受损。尤其涉及股权、知识产权时,口头约定根本无法提供保障。

不签合同的三大常见风险

第一是责任模糊。北京一家设计公司曾因未与外包团队签合同,导致作品版权归属纠纷,白白损失原创设计。第二是维权困难。没有合同,法院难以认定双方权利义务,就像张总连李某的真实身份都难以举证。第三是税务隐患。某餐饮品牌与供应商只有口头协议,后期被查出交易记录不全,补税罚款高达20万元。

企业该如何规避风险?

首先,养成“先合同后合作”的习惯,哪怕是与熟人合作。北京某文创公司要求所有供应商线上签署电子合同,3分钟即可完成。其次,合同要细化关键条款,比如某直播机构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主播违约需退还全部预付款”,成功追回30万元损失。最后,建议通过专业机构审核合同,曾有投资协议因一句话表述不清,导致企业多承担200万元债务。

特殊情况的灵活处理

如果确实来不及签正式合同,也要保留聊天记录、邮件等电子证据。北京一位家具厂老板在紧急采购时,通过微信确认了木材规格和价格,后期发生纠纷时,这些记录成为关键证据。另外,对于长期合作伙伴,可签订框架协议,具体项目再补充条款,既高效又安全。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