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律师当法人:专业身份背后的法律风险与实务指南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02 05:11:33 点击量:35

上周和做律师的老同学李明吃饭,他一脸愁容地说最近接了个“烫手山芋”——朋友的公司想让他挂名当法人。朋友拍胸脯保证:“就是走个形式,公司运营不用你操心!”李明犹豫了,毕竟律师身份特殊,万一公司出问题,他的职业声誉可能受影响。这让我想起去年另一个律师同行因为类似情况被卷入债务纠纷,差点被吊销执照。

律师当法人不是“挂名”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法人就是个签字工具,尤其像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挂名还能给公司“镀金”。但法律上法人代表要对公司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比如公司欠债不还、违规经营,法人可能被限制高消费,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律师行业对从业者的诚信要求更高,一旦有不良记录,年审都可能通不过。

职业规范里的“高压线”

司法部明文规定律师不得从事与职业身份不符的商业活动。北京某律所的王律师曾因担任贸易公司法人,被客户投诉“利用律师身份为公司背书”,最后被律协约谈。虽然他的本意只是帮亲戚忙,但职业身份决定了必须比普通人更谨慎。

风险防控的3个关键点

如果确实需要以律师身份参与企业,建议:1.只担任自己实际控制的律所法人;2.绝对避免代持股份或挂名;3.参与经营前必须向律协报备。去年有家北京的法律咨询公司,因为实际控制人用律师身份招揽业务,被认定为违规经营,连累挂名法人被处罚。

比普通人更重的责任

律师当法人出问题,往往面临“双重追责”——既要承担民事赔偿,又可能被司法行政机关处罚。前年有个典型案例:某教育机构跑路,担任法人的张律师不仅被家长集体起诉,还被司法局暂停执业半年,理由是“未尽到专业人员审慎义务”。

临走时李明决定回绝朋友,他苦笑着说:“宁可帮忙审十份合同,也不当这个法人。”这话值得所有法律从业者深思。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