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业内知识

联系我们

电话:400-848-8866

hr@beijingcaiwu.com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

经典案例

企业法人财产那些事儿:从闺蜜创业故事看财产责任边界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6-30 07:30:27 点击量:53

上周和闺蜜小聚,她正为刚注册的文创公司发愁:“明明公司账上没钱了,房东却说我个人得垫付房租!”原来她租办公场地时,顺手用自己名义签了合同。结果公司经营不善拖欠房租,房东直接找上门来要她“自掏腰包”。这事儿让我意识到,很多创业者根本没搞懂“法人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区别。

公司就像个独立保险箱

法人财产就像公司专属的保险箱,营业执照下来的那一刻,这个箱子就诞生了。比如闺蜜公司接项目赚的10万块,买设备的5万块,都属于这个“箱子”里的财产。哪怕她是老板,也不能随便把箱子里的钱转到自己卡上买包——除非走正规分红流程。

个人担保等于拆了保险箱

闺蜜犯的错在于,她用个人名义签租房合同,相当于在保险箱外又套了层自己的锁。一旦公司保险箱空了,别人自然要来撬她私人的锁。就像去年北京某奶茶品牌暴雷,老板用个人房产抵押供货商货款,最后连自家房子都赔了进去。

隔离风险要趁早

聪明的做法是让公司“自力更生”。比如用公司名义开户、签合同,连办公室的绿植都开公司抬头的发票。我帮闺蜜重新梳理了所有协议,该变更的变更,该补签的补签。现在她总算明白:公司赔光顶多破产,可要是搭上自家房子,连孩子学区都可能受影响。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银行要求法人做贷款担保时,可以单独约定“仅以出资额为限”。就像玩跷跷板,一头压着公司责任,一头压着个人底线,关键要找到平衡点。最近帮客户处理过类似案例,最终通过补充协议保住了法人婚前的房产。

新闻资讯